關于臨床檢驗的溯源性
- 分類:學術資料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2-10-11 17:43
- 訪問量:
【概要描述】2003年12月,歐洲議會和理事會在1998年簽署的一項關于體外診斷器具的指令(Directive 98/79/EC) 正式生效,該指令的一項關鍵内容是要求體外診斷器具的校準物質和/或質控物質定值的溯源性必須通過已有的高一級的參考方法和/或參考物質予以保證。為配合該歐洲指令的實施,國際标準化組織(ISO)于1999年起草了5個相關标準。對臨床實驗室檢驗來說,其中作為國際實驗室認可依據的ISO/IEC 17025 “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我國國家标準GB/T 15481-2000和國家實驗室認可委員會CNACL 201-2001“實驗室認可準則”等同采用ISO/IEC 17025)和ISO/FDIS 15189 “醫學實驗室質量管理”都對臨床檢驗結果的溯源性作出明确要求。 ISO對溯源性的定義如下:測量結果或标準量值的屬性,它使測量結果或标準量值通過連續的比較鍊與給定的參考标準聯系起來,給定的參考标準通常是國家或國際标準,比較鍊中的每一步比較都有給定的不确定度。 臨床檢驗的量值溯源可以有不同模式,但其中心内容是使各測量方法的測量值與一公認的标準發生聯系。一個樣品或參考物質的測量結果的溯源性通過一系列對比測量而建立,對比測量中的測量過程和校準物質的計量學等級由低到高組成一條連續的鍊(溯源鍊)。鍊的頂端是國際單位制(SI)單位(基本或導出單位),SI單位國際通用,不随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它們是溯源鍊的最高等級。 一級參考測量過程是具有最高計量學特性的參考測量過程,它須是基于特異、無需同量校準而能溯源至SI單位、低不确定度的測量原理,目前認為可用于一級參考測量過程的測量原理僅限于同位素稀釋/質譜(ID/MS)、庫侖法、重量法、滴定法和依數性(如凝固點降低)測量等。 一級參考物質(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s簡稱CRMs)是指用權威方法或用二種以上不同原理的标準方法以及其他準确可靠方法定值,不确定度具有國内最高水平,均勻性、穩定性良好,它在溯源鍊中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許多二級标準物質是通過一級标準物質溯源至國家基準的。一級參考物質一般是高度純化的被測物質。 二級參考測量過程是經充分論證,其不确定度能滿足特定要求,能用于低一級測量過程評價和參考物質鑒定的測量過程,二級參考測量過程用一級參考物質校準。 二級參考物質(Working Reference Materials)是用與一級标準物質進行比較測量的方法或一級标準物質的定值方法定值,其不穩定度和均勻性未達到一級标準物質水平,能滿足一般測量的需要。二級參考物質是在日常分析檢測中大量采用的一類參考物質,一般具有與實際樣品相同或相似的基質,主要用于量值傳播。由于它們組成基體複雜,前處理方法各不相同,定值通常采用相對測量法,因此需要相應的一級标準物質來校準儀器,也可采用多種不同的分析方法,如标準曲線法、标準加入法、内标法等進行比較測量,由此确定其量值不确定度的水平,保證測量的溯源性。 一級和二級參考測量過程的建立和維持及一級和二級參考物質的制備有高度的知識、技術和設備要求,故一般由國際或國家計量機構及經認證的參考實驗室完成。一級和二級參考物質一般是經計量權威機構或行政機構認證的有證參考物質(CRM)。 上述一級和二級參考測量過程和參考物質稱參考系統,有時參考系統也包括從事參考測量的實驗室,參考系統是量值溯源的基礎。目前國際上臨床檢驗項目大約有400-600個,能溯源至SI單位的隻有25-30個,如電解質類物質(如鉀、鈉、氯、鎂、鈣、锂離子等)、代謝物類物質(如膽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肌肝、尿酸、尿素等)和某些甾體類激素及甲狀腺激素等。這些項目雖占的數目不大,卻是臨床檢驗常規項目的主要組成部分。其餘多數臨床檢驗項目因被測物質(主要是生物大分子類物質)的複雜性(如混合物、異構體等),其一級參考測量過程的建立和一級參考物質的制備非常困難,其量值溯源隻能停止在較低水平。這類檢驗項目目前國際上有以下幾種情況:一種是有國際參考測量過程(非一級參考測量過程),也有用此參考測量過程定值的國際參考物質;另一種是有國際參考測量過程,無國際參考物質;第三種情況是有國際參考物質及定值方案,但無國際參考測量過程;還有約300個即無國際參考測量過程,也無國際參考物質。 由于特異性和基質效應問題及其它質量問題(線性、靈敏度等)的可能存在,臨床檢驗量值溯源均需最後驗證其有效性。驗證方法是用參考測量過程和常規測量過程同時分析足夠數量的、有代表性的、分别取自不同個體的實際新鮮樣品。 量值溯源作為提高檢驗質量的重要手段,已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檢驗結果的溯源性将可能成為檢驗試劑生産和臨床實驗室檢驗中的重要質量指标。
關于臨床檢驗的溯源性
【概要描述】2003年12月,歐洲議會和理事會在1998年簽署的一項關于體外診斷器具的指令(Directive 98/79/EC) 正式生效,該指令的一項關鍵内容是要求體外診斷器具的校準物質和/或質控物質定值的溯源性必須通過已有的高一級的參考方法和/或參考物質予以保證。為配合該歐洲指令的實施,國際标準化組織(ISO)于1999年起草了5個相關标準。對臨床實驗室檢驗來說,其中作為國際實驗室認可依據的ISO/IEC 17025 “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我國國家标準GB/T 15481-2000和國家實驗室認可委員會CNACL 201-2001“實驗室認可準則”等同采用ISO/IEC 17025)和ISO/FDIS 15189 “醫學實驗室質量管理”都對臨床檢驗結果的溯源性作出明确要求。 ISO對溯源性的定義如下:測量結果或标準量值的屬性,它使測量結果或标準量值通過連續的比較鍊與給定的參考标準聯系起來,給定的參考标準通常是國家或國際标準,比較鍊中的每一步比較都有給定的不确定度。 臨床檢驗的量值溯源可以有不同模式,但其中心内容是使各測量方法的測量值與一公認的标準發生聯系。一個樣品或參考物質的測量結果的溯源性通過一系列對比測量而建立,對比測量中的測量過程和校準物質的計量學等級由低到高組成一條連續的鍊(溯源鍊)。鍊的頂端是國際單位制(SI)單位(基本或導出單位),SI單位國際通用,不随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它們是溯源鍊的最高等級。 一級參考測量過程是具有最高計量學特性的參考測量過程,它須是基于特異、無需同量校準而能溯源至SI單位、低不确定度的測量原理,目前認為可用于一級參考測量過程的測量原理僅限于同位素稀釋/質譜(ID/MS)、庫侖法、重量法、滴定法和依數性(如凝固點降低)測量等。 一級參考物質(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s簡稱CRMs)是指用權威方法或用二種以上不同原理的标準方法以及其他準确可靠方法定值,不确定度具有國内最高水平,均勻性、穩定性良好,它在溯源鍊中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許多二級标準物質是通過一級标準物質溯源至國家基準的。一級參考物質一般是高度純化的被測物質。 二級參考測量過程是經充分論證,其不确定度能滿足特定要求,能用于低一級測量過程評價和參考物質鑒定的測量過程,二級參考測量過程用一級參考物質校準。 二級參考物質(Working Reference Materials)是用與一級标準物質進行比較測量的方法或一級标準物質的定值方法定值,其不穩定度和均勻性未達到一級标準物質水平,能滿足一般測量的需要。二級參考物質是在日常分析檢測中大量采用的一類參考物質,一般具有與實際樣品相同或相似的基質,主要用于量值傳播。由于它們組成基體複雜,前處理方法各不相同,定值通常采用相對測量法,因此需要相應的一級标準物質來校準儀器,也可采用多種不同的分析方法,如标準曲線法、标準加入法、内标法等進行比較測量,由此确定其量值不确定度的水平,保證測量的溯源性。 一級和二級參考測量過程的建立和維持及一級和二級參考物質的制備有高度的知識、技術和設備要求,故一般由國際或國家計量機構及經認證的參考實驗室完成。一級和二級參考物質一般是經計量權威機構或行政機構認證的有證參考物質(CRM)。 上述一級和二級參考測量過程和參考物質稱參考系統,有時參考系統也包括從事參考測量的實驗室,參考系統是量值溯源的基礎。目前國際上臨床檢驗項目大約有400-600個,能溯源至SI單位的隻有25-30個,如電解質類物質(如鉀、鈉、氯、鎂、鈣、锂離子等)、代謝物類物質(如膽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肌肝、尿酸、尿素等)和某些甾體類激素及甲狀腺激素等。這些項目雖占的數目不大,卻是臨床檢驗常規項目的主要組成部分。其餘多數臨床檢驗項目因被測物質(主要是生物大分子類物質)的複雜性(如混合物、異構體等),其一級參考測量過程的建立和一級參考物質的制備非常困難,其量值溯源隻能停止在較低水平。這類檢驗項目目前國際上有以下幾種情況:一種是有國際參考測量過程(非一級參考測量過程),也有用此參考測量過程定值的國際參考物質;另一種是有國際參考測量過程,無國際參考物質;第三種情況是有國際參考物質及定值方案,但無國際參考測量過程;還有約300個即無國際參考測量過程,也無國際參考物質。 由于特異性和基質效應問題及其它質量問題(線性、靈敏度等)的可能存在,臨床檢驗量值溯源均需最後驗證其有效性。驗證方法是用參考測量過程和常規測量過程同時分析足夠數量的、有代表性的、分别取自不同個體的實際新鮮樣品。 量值溯源作為提高檢驗質量的重要手段,已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檢驗結果的溯源性将可能成為檢驗試劑生産和臨床實驗室檢驗中的重要質量指标。
- 分類:學術資料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2-10-11 17:43
- 訪問量:
2003年12月,歐洲議會和理事會在1998年簽署的一項關于體外診斷器具的指令(Directive 98/79/EC) 正式生效,該指令的一項關鍵内容是要求體外診斷器具的校準物質和/或質控物質定值的溯源性必須通過已有的高一級的參考方法和/或參考物質予以保證。為配合該歐洲指令的實施,國際标準化組織(ISO)于1999年起草了5個相關标準。對臨床實驗室檢驗來說,其中作為國際實驗室認可依據的ISO/IEC 17025 “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我國國家标準GB/T 15481-2000和國家實驗室認可委員會CNACL 201-2001“實驗室認可準則”等同采用ISO/IEC 17025)和ISO/FDIS 15189 “醫學實驗室質量管理”都對臨床檢驗結果的溯源性作出明确要求。 ISO對溯源性的定義如下:測量結果或标準量值的屬性,它使測量結果或标準量值通過連續的比較鍊與給定的參考标準聯系起來,給定的參考标準通常是國家或國際标準,比較鍊中的每一步比較都有給定的不确定度。 臨床檢驗的量值溯源可以有不同模式,但其中心内容是使各測量方法的測量值與一公認的标準發生聯系。一個樣品或參考物質的測量結果的溯源性通過一系列對比測量而建立,對比測量中的測量過程和校準物質的計量學等級由低到高組成一條連續的鍊(溯源鍊)。鍊的頂端是國際單位制(SI)單位(基本或導出單位),SI單位國際通用,不随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它們是溯源鍊的最高等級。 一級參考測量過程是具有最高計量學特性的參考測量過程,它須是基于特異、無需同量校準而能溯源至SI單位、低不确定度的測量原理,目前認為可用于一級參考測量過程的測量原理僅限于同位素稀釋/質譜(ID/MS)、庫侖法、重量法、滴定法和依數性(如凝固點降低)測量等。 一級參考物質(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s簡稱CRMs)是指用權威方法或用二種以上不同原理的标準方法以及其他準确可靠方法定值,不确定度具有國内最高水平,均勻性、穩定性良好,它在溯源鍊中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許多二級标準物質是通過一級标準物質溯源至國家基準的。一級參考物質一般是高度純化的被測物質。 二級參考測量過程是經充分論證,其不确定度能滿足特定要求,能用于低一級測量過程評價和參考物質鑒定的測量過程,二級參考測量過程用一級參考物質校準。 二級參考物質(Working Reference Materials)是用與一級标準物質進行比較測量的方法或一級标準物質的定值方法定值,其不穩定度和均勻性未達到一級标準物質水平,能滿足一般測量的需要。二級參考物質是在日常分析檢測中大量采用的一類參考物質,一般具有與實際樣品相同或相似的基質,主要用于量值傳播。由于它們組成基體複雜,前處理方法各不相同,定值通常采用相對測量法,因此需要相應的一級标準物質來校準儀器,也可采用多種不同的分析方法,如标準曲線法、标準加入法、内标法等進行比較測量,由此确定其量值不确定度的水平,保證測量的溯源性。 一級和二級參考測量過程的建立和維持及一級和二級參考物質的制備有高度的知識、技術和設備要求,故一般由國際或國家計量機構及經認證的參考實驗室完成。一級和二級參考物質一般是經計量權威機構或行政機構認證的有證參考物質(CRM)。 上述一級和二級參考測量過程和參考物質稱參考系統,有時參考系統也包括從事參考測量的實驗室,參考系統是量值溯源的基礎。目前國際上臨床檢驗項目大約有400-600個,能溯源至SI單位的隻有25-30個,如電解質類物質(如鉀、鈉、氯、鎂、鈣、锂離子等)、代謝物類物質(如膽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肌肝、尿酸、尿素等)和某些甾體類激素及甲狀腺激素等。這些項目雖占的數目不大,卻是臨床檢驗常規項目的主要組成部分。其餘多數臨床檢驗項目因被測物質(主要是生物大分子類物質)的複雜性(如混合物、異構體等),其一級參考測量過程的建立和一級參考物質的制備非常困難,其量值溯源隻能停止在較低水平。這類檢驗項目目前國際上有以下幾種情況:一種是有國際參考測量過程(非一級參考測量過程),也有用此參考測量過程定值的國際參考物質;另一種是有國際參考測量過程,無國際參考物質;第三種情況是有國際參考物質及定值方案,但無國際參考測量過程;還有約300個即無國際參考測量過程,也無國際參考物質。 由于特異性和基質效應問題及其它質量問題(線性、靈敏度等)的可能存在,臨床檢驗量值溯源均需最後驗證其有效性。驗證方法是用參考測量過程和常規測量過程同時分析足夠數量的、有代表性的、分别取自不同個體的實際新鮮樣品。 量值溯源作為提高檢驗質量的重要手段,已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檢驗結果的溯源性将可能成為檢驗試劑生産和臨床實驗室檢驗中的重要質量指标。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